一名新时代军校教员的铿锵步履——记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郭树森
日期:2019-01-31
来源:光明日报
浏览次数:
字号【 小 中 大 】
视力保护色:
第38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2009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。一名中国军官在会上作了有关抗震救灾卫勤指挥与筹划的大会发言。他的发言刚结束,一名外国代表就抛出问题:汶川抗震救灾的遗体处理是否从人道主义进行考虑。
“请问阁下去过中国汶川吗?如果您去过,就能感受到大爱无疆的汶川精神。”这名中国军官详尽阐释了遗体发现后从默哀、辨认、消毒及卫生防疫到装殓掩埋4个处理环节,赢得与会国际代表的高度认可,也让大家记住了他的名字:郭树森。
从优秀学子到知名教授,从医学研究到卫勤一线,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联合后勤保障系副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郭树森,把军人之责、学者之风、专家之范倾情融入军队卫勤教学科研事业中,树立起一名打仗型教授、一名新时代军校教员的良好形象。
“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”
郭树森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。那时,军队卫生勤务理论研究方兴未艾,恰逢航空医学研究所到学校挑选一批有潜质、有能力的科研苗子,郭树森被选中。自此,他与卫勤教学科研工作结下不解之缘。
2002年,年近不惑的郭树森毅然放弃总部机关的工作,选择从原总后卫生部转行到军队院校当教员,全身心投入到卫勤教学科研事业。
早在20世纪90年代,全球新概念武器刚一出现,郭树森就紧跟前沿,迅速形成《新概念武器损伤与卫勤保障》研究成果,并在报纸上刊发《现代战争的黑色杀手》,开创了我军新概念武器卫勤保障研究的先河,在军内外引起较大反响。
“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。”郭树森意识到,作为一名军校教员,必须关注我军卫勤研究领域的现实问题。2017年10月,东北亚方向局势紧张,郭树森随军委机关沿长春、通化、丹东等地,开展核应急医学救援能力专项调研,提出了军地联动、力量运筹、装备建设等对策建议,得到了军委首长的肯定。
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
让课堂连着部队,让讲台连着战场,成为一名懂打仗、会打仗的行家里手,是郭树森一生的追求。
作为首席专家,郭树森主导设计了5场全军性卫勤演习。作为专家组成员,郭树森参与指导军委战略战役集训,导调全军“卫勤使命”和“卫勤尖兵”系列演习。作为我军专家组长,郭树森多次赴国外指导联合卫勤军演。
“人这一辈子,不能辜负时代赋予你的使命,不能辜负组织对你的期待,不能辜负自己内心的追求。”郭树森说。
2018年8月,中老两军卫勤举行联演联训。作为此次演训导调组组长,郭树森奉命带领“和平列车”医疗队赴老挝参演。然而,在演习展开的次日,老挝南部阿苏坡省发生溃坝事故,当地灾民伤情严重,急需医疗救助。
一边是灾情,一边是演训。郭树森敏锐意识到,我军有责任提供人道主义救援。最终,医疗队在演训活动和救灾行动两线作战,完成了预定任务。老挝副总理和国防部副部长在慰问会见我方参演人员时,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。
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
新时代为郭树森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,也赋予了他更为重要的使命。
近年来,郭树森奔赴世界五大洲10多个卫勤研究较强的国家实地调研,19次作为重要专家进行国际交流,6次在国际军事医学大会作主旨发言,3次作为我军专家团长作大会发言,每次,他都力求将中国方案、中国声音、中国智慧传达给世界。
凭借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英语水平,郭树森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军人的声音。他曾3次代表国家参加日内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国际谈判,与其他专家一起挫败了西方有损我国家利益的提案。(记者 章文 通讯员 罗金沐)
上一篇: 无
下一篇: 秉承家风家训成就大公无私的革命风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