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

新闻动态 >要闻 > 

新媒体声音 | 守护我们的安宁权

日期:2023-02-22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
浏览次数:

字号【

视力保护色:

贷款、卖房、课程……几乎每天,我们都要接上一两个推销电话。即便明确表示“不需要”,或是直接屏蔽相关号码,对方仍可能换号再打过来。

每个人都拥有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侵扰和破坏的权利。从民法典,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,都明确了这样的事实:电话号码属于个人信息,处理个人信息应征得自然人的同意,否则要承担侵权责任。在今年1月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中,也包含了某通信公司擅自多次向用户进行电话推销的典型案例,最终判决亮明了司法态度。

既然如此,为何推销者仍肆意妄为?一来,“骚扰电话”其实没有明确定义,究竟是确有所需,还是造成骚扰,根本上是用户的主观判断。二来,即便有法可依,“一告一个准儿”,但真正能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这一通电话而费时费力去起诉呢?绝大多数人都是挂断电话、暗骂一声罢了。也正是这种“民不举官不究”,让推销者在灰色地带任性游走。

守护用户的安宁权,不能总指望用户去打官司,这决定了我们应当探索更加有效的源头治理。这里头,电信运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都肩负着重要责任。就前者来说,应当通过技术手段,增加骚扰电话识别、拦截、溯源等能力,管好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。就后者来说,则要加大受理投诉和追责惩罚的力度,做到件件有处置、事事有回音,让屡教不改的企业有痛感、长记性,也倒逼出更多企业的敬畏心理。——北京日报客户端